| suiis首頁 | 設為首頁 | 加入最愛
限時特價商品
» 更多
 
現在位置:suiis專欄 / 李偉文 的專欄 / 網路科技與假新聞

李偉文 的專欄

網路科技與假新聞
2020/06/11
點閱率:572

前些天在我臉書的粉絲團裡,有人私訊給我,這次是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交換學生,為了寫報告,希望訪問我。

這些年透過臉書,來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邀約非常多,原本也沒什麼稀奇的。但是這個就讀傳播學院的交換生,希望就「假新聞」這個主題採訪,這就比較特別了,因為過往邀約的主題大致圍繞在環保、教養、醫學乃至於近年的退休養老,從來沒人來問過我關於假新聞的看法。

好奇詢問之下,原來這位學生在網路上搜尋得知,小學四年級的國語課本課文,收錄了我一篇談假新聞的文章,而且我也出過一本談新聞的書──《看新聞學思考》

這個交換生做報告還真認真,訪談前列出了七個題目,我想了想,先簡單寫些看法(其實也免得我口說不清楚不周全,對方誤解);這些回答附在後面。

其實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、社群病毒式傳播的快速,別有居心的假新聞,恐怕是整個社會短時間內很難處理的問題。尤其科技的進步,以前說有圖有真相,但是現在憑空虛構的圖片早已真假難分,已經顛覆了我們以前「眼見為憑」的信心。

這也就是為什麼看任何訊息都要思考,除了抱持懷疑的態度,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,甚至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以及有能力做因果關連分析。

很難很辛苦,但是在這後真相時代,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。對了,假新聞也要定義一下,我覺得真正的假新聞是特意憑空捏造的新聞,當事者為了某種目的而虛構。另外還有「錯新聞」,也就是事件還在發展中,報導的部分內容與最後的事實不盡相符。比如說,火車出軌意外,起初報導是十八人死亡,最後證實是十六人,那之前的新聞就不能說是假新聞。

其實看任何報導時,我們還要能夠明確區分,什麼是事實、什麼是個人觀點或意見。因為有太多報導都摻雜了個人好惡或意識形態,比如說,喜歡一個人就說他思慮周密,不喜歡他就說城府很深、老奸巨猾。後文附上我給那位交換學生的書面回答,以及《看新聞學思考》這本書的序。

關於《看新聞學思考》

(一)為何寫這些文章?

當雙胞胎女兒上了中學之後,逐漸對社會新聞與各種議題有興趣,但是現今網路上的訊息都相當零碎片段甚至偏頗與誇張,即便是各大新聞媒體與雜誌期刊,也限於立場與意識形態,往往會帶有偏見的扭曲。

因此我在假日空檔與女兒就這些重要的新聞一起討論與思考,釐清事實與意見觀點的不同,並且追尋事件的來龍去脈,並嘗試以邏輯分析檢視一則則或許我們不熟悉的議題,也就是訓練思考力。

如此餐桌上的討論進行了八十多次,我也陸續把這些討論寫成文章,分享給老師及家長們參考。

(二)希望達到的預期效果?

這些年因為選舉與政黨競爭的關係,網路上的評論或電視上的名嘴,總是把跟自己不同意見的人,不是視為笨蛋,就是居心叵測的壞蛋。但這些對立,對社會一點幫助也沒有,彼此的互信與對話的機會也都失去了。

因此我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讓年輕人了解,很多事情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,只有不同觀點與不同困境下的選擇而已。因此如何在多元的立場之下,彼此尊重、互相傾聽,才能在每次不同的選擇當中,都能改進一點點,往前邁進,而不是彼此拉扯,永遠在原地打轉。

(三)如何引導孩子主動思考?

其實思考是困難的,因為很耗腦力與精力,多數人只想聽簡單的結論與答案,而不是費力的一再質疑自己的觀點與挑戰自己的想法。

不過若以單一事件來引導孩子有更多不同面向的思考,倒是可以用以下問題來練習:

  •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?

  • 問自己同不同意作者的論述?為什麼?

  • 能被作者論述說服嗎?邏輯有否漏洞?例證完整嗎?

  • 過去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現象發生?

  • 現在這個議題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?

  • 未來如果事情不這麼發生,可以有那些改變?必須做什麼努力?

(四)政府有協助推廣嗎?

各國政府都很重視假新聞對社會與政治的影響,也正傾力設法降低假新聞的傷害,但是政府的角度是從源頭防範,至於我,則是從民眾,從個人來著手,希望每個人具有辨識假新聞的能力。因此彼此的方向不同,當然也不會有政府的協助,也不需要政府的協助。

(五)對於如何分辨假新聞的教育,有何建議?

假新聞隨著科技的發展,會愈來愈難辨識。因為電腦與人工技術愈來愈厲害,人若與電腦聯手,很短的時間就能虛構幾可亂真的影像,這些虛構的影像配上虛構的故事,要在第一時間辨別出是假的,其實真的很不容易,也就是連以前我們深信的「眼見為憑」都不再是事實的時代。

唯一可以根據的,只能來自嚴謹的邏輯推理以及正確的因果關聯分析,當然這也必須輔以願意向真相靠近的誠懇態度,以及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,才能不被假新聞所迷惑。

(六)對已在社會工作者有何建議?

在這個網路時代,一個人一言一行都會被記錄,更要珍惜羽毛,累積自己的信譽與公信力。因此對那些我們不確定真假的訊息不要轉發,而對於自己長期關心,有興趣或跟自己所學有關的訊息,也要多花一點時間去辨別是非對錯,以免不知不覺被影響了。

(七)有學者感慨「原本屬於新聞自律,現卻反過來要求讀者辨識」,對此的看法?

以前各大媒體或知名記者在報導新聞時會多方求證,因為體認到品牌與民眾的信任度建立很不容易,因此往往媒體透過自律,也會是新聞的守門人。但現今網路新聞的即時要求,已沒有太多時間讓記者去做多方求證,因此出現「錯新聞」的機率變高(錯新聞與假新聞不同)。

另外,網路社群媒體的興盛,許多網紅形成「自媒體」的影響力,有逐漸超越正式媒體的趨勢,而這些透過網路社群由「自媒體」所製造與傳播的訊息,更是「假新聞」最主要的來源。這些「自媒體」根本不受「新聞自律」所規範,更沒有「新聞倫理」的素養,所以在這即時傳播時代,沒有新聞守門人的時代,讀者必須自求多福了。

《看新聞學思考》自序:家長必須面對的自力救濟

當我的雙胞胎女兒AB寶上了中學之後,我就一直想寫這樣的一本書,因為我相信我的困惑與疑慮,也會是其他家長的擔心。

擔心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,開始社會化,建立他們自己的價值觀,而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,父母往往只能照顧他們的食衣住行基本生活所需,但是孩子透過網路看了哪些東西?交了什麼朋友?同儕在社群裡流轉的訊息是否偏激或極端?我們無從得知也無法掌握。

當大人不跟孩子討論這些社會議題,他們就只能從網路上抓取一鱗半爪的資訊,就如同許多教授傳播學的學者的憂慮,在討論公共事務時,網路鄉民特別「酸」,習慣斷章取義,惡意扭曲,甚至竄改資料,隨口亂罵,而愈極端的言論愈容易引起注意與傳播,於是在追求按「讚」與關注的社群中,往往就只剩下偏頗與誇張的意見表達。

因此,這幾年我被迫地「浪費」我許多寶貴的時間,蒐集各大媒體與雜誌期刊的新聞,做為與孩子討論的教材,希望能夠協助孩子的視野穿透混沌的雜訊和似是而非的論點,建立自己的觀點。

我與AB寶除了每天吃飯閒聊、散步親子時間的談論之外,還正正式式上了七、八十堂「偉文講堂」(這是孩子主動攝影留存紀錄時所取的名字),背景知識的講解或提供更多資訊,並不是我的主要目的;我希望能夠從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,協助她們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,而後做出有意義且有效的行動。

我總是認為,公民教育的前提是品格教育,必須先有關懷社會的心意,然後輔以知識,也就是對議題認識的深度,再來是思考與論辯的能力,最後是願意付出行動的實踐能力。

這本書只是我對自己孩子進行公民教育的初步努力,不過既然已花了許多時間,就秉持著拋磚引玉的心情與其他家長分享。限於篇幅的關係,這幾十個議題只是我們家討論過數百個題目的一小部分,敘述方式也限於閱讀的方便性,無法將我們平常會正反思辨、質疑討論的過程一一呈現;甚至我的論點你或許不同意,或者我所獲得的資訊來源不盡正確,這些缺漏,也只能請大家多多包涵。

同時,我也要慎重地強調,文章裡的看法只是我引導孩子思考的題材,我不認為我的意見就是真相。其實大部分的時候,我相信這些社會議題如同我們的真實人生,並沒有所謂的真相或絕對的真理,我們只能謙虛地要求自己要有向真相靠近的誠懇。




作者》 李偉文

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,也是一位牙醫師.作家.環保志工。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,亦出版許多著作。

詳細介紹...

※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,非本站立場

 

相關文章:

隨機文章:

   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
留言內容(500字以內)(輸入0字,剩餘 500字)

請稍候...

建議使用IE7.0以上, FireFox 3.0以上, Chrom的瀏覽器,瀏灠模式1024x768
本網站內容、圖案、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,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
© 1997-2024 suiis|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.